东南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扎实开展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实践课程与活动,打造师生喜爱、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平台,着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以专业实践为依托,提升学生专业劳动技能。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坚持将专业教育、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相融通,搭建科学完善的教学实践平台。依托工业培训基地,打造“小小工业DIY”工业劳动实践课,要求参加劳动实践课同学至少制作一件工艺作品,并组织系列主题工艺作品展。依托专业教育,开展课外专业劳动实践,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劳动实践课堂。持续开展乡村空间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认知、城乡历史环境认知、实地踏勘测绘调研、“医路有你”等专业实践,着力拓展师生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同时,汇聚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星火大仓”等乡村劳动实践,实地踏勘测绘形成专业图纸,采访烈士后人形成口述历史,积极传承弘扬革命先烈红色基因。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强化学生公益劳动意识。积极构建志愿服务育人体系,探索构建集专业特色和志愿服务为一体的公益劳动教育模式。持续实施志愿服务实践学堂计划,集中组织培训,开展理论教学、调研讨论、实践观摩、课题研究、项目大赛等,组织学堂学员参加全国各级志愿服务交流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强化公益劳动意识,提高志愿服务劳动能力。目前,学堂注册志愿者覆盖师生3万余人,组织师生参与各类公益劳动活动100余场,每人平均公益劳动时常达30小时。依托学校特色公益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类学生组织,拓展志愿服务基地,建立思政教育型、行业企业型、扶贫攻坚型、基层社区型、公共场所型、地方政府型、海外实践型等七大类基地共200余个。组织700个团队赴全国30个省市开展公益劳动,如“小小建筑师”和“成贤微课堂”项目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摊点改造等公益劳动,“雁行东大”社团持续开展社区居家老人帮扶志愿劳动,“唐仲英爱心社”长期开展小学家教和暑期支教志愿公益劳动等。
以特色项目为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聚焦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校内劳动常态化机制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劳动实践平台。持续培育“耕读园”劳动实践平台,在学校九龙湖校区开辟一片园地,由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社团等学生群体自主申请、自主规划、自主种植。遴选200个学生团队进驻“耕读园”,形成集花卉、果树、植物等为一体、极具特色的学习生活社区,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园中劳动、收获,享受劳动乐趣,提升劳动技能。坚持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校园美化靠大家”领航工程项目,组织师生党支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校园保洁绿化劳作,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浓厚氛围。完善“文明宿舍”文化项目评比建设,倡导学生参与卫生劳动,养成打扫卫生、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依托传统节日,打造节日劳动实践平台,组织师生开展相关节日劳作,寓劳动教育于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增强师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