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以“四个强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者:黄珺发布时间:2022-01-25浏览次数:270

东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在强化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理论武装,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四史”必修课等,着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将思政课作为“第一课程”,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探索与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中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综论》等系列研究成果,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和改革,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讲台,邀请全国劳模、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等进校园授课;建设“不忘初心大讲堂”“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等平台,每年举办讲座百余场;打造“东大人的国家记忆”千人思政大课、“激情燃烧的岁月”音乐党课、党史云讲演等“红色讲堂”,邀请两院院士、抗疫先进典型等与师生深入交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励志气、强骨气、固底气。

强化课程建设,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重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先后出台《东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创优工程行动计划(20192021)》《关于深化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完善“入学第一堂思政大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业导论+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体系,依托学校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探索课堂教育、文化涵育、道德化育、心理滋育与实践培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建设思政课“视觉仿真”课堂,提升思政课程的现场体验感。将思政课教师培育列入学校人文社科重大平台“揭榜挂帅”项目,设立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思政课程实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挖掘学科思政元素,制定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课程思政目标。依托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和人权研究院等2个国家级智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道德发展智库等5个省级智库,将150余个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教学案例,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联系学院制度,引导教师联合共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织开展“课程思政践行理念与方法”系列专题培训,建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3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00余门,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

强化日常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行知计划”,深化实践育人。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志愿公益服务行”“站在世界看中国海外社会实践”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组织“学以报国”生涯规划月、生涯嘉年华等生涯教育活动,每年选派约400人次学生赴重点领域单位、党政机关、国际组织等进行岗位体验。建设“小小工业DIY”“小小建筑师”“耕读园”等一批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实施“弘文计划”,深化文化育人。开设《传统艺术鉴赏》《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课程20余门,每年举办“中华礼学”“中华赞”经典诵读等活动百余场。加强校史文化建设,通过“重走西迁路 再启新征程”主题活动、“初心照梅庵 永远跟党走”史料展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从学校光辉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实施“强网计划”,深化网络育人。建设“东南大学”“东南学工家”“青年东大说”等微信公众号和应用平台,推出《背影》《初心》《文化自信从哪里来》《追光者》等一批网络作品。疫情防控期间上线“东南大学新冠肺炎防控专题网站”,讲述东大战“疫”故事,原创歌曲《逆行的天使》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和平台上播出。实施“润心计划”,深化心理育人。建设学院心理育人基地,打造4个学院心理工作室和2个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心理育人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强化管理服务,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实施善治计划、优服计划,修订东南大学领导班子密切联系师生、加强作风建设的十项制度及东南大学中层以上干部联系院系制度,把领导、管理、服务等力量压到思政工作一线,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管理岗位公约体系,明确各岗位育人职责、育人内容和育人路径。加强“一站式”润育平台建设,依托“秉文书院”“健雄书院”,实施“书院导师+学术导师”制度,为每位书院学子配备驻院导师,每周邀请学术名家、行业精英等走进书院,通过“一对多”小型沙龙、“一对一”深度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指导。书院建设项目获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构建“育志、育智”双螺旋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施服务(service)、储蓄(save)、兑换(spend)“3S”能力素养提升计划,打造“金钥匙”素质课程和实践活动双平台,累计开课150余门次,受助学生3200余人次,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