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办一流本科教育

发布者:杨东发布时间:2019-09-16浏览次数:1022

  627日,教育部简报2019年第10期以《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办一流本科教育》为题,对四川大学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办最好的本科教育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任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成效作了报道。

  四川大学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办最好的本科教育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任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实践。

  深度变革课堂教学与学业考核。坚持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紧抓住“课堂”与“考试”两个关键环节,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发生深刻变革。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按25人编班,全面实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问题式学习及团队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开设“探究式—小班化”课程9024门次,占课程总量的70.5%。实施全过程学业评价,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改变“期末一考定成绩”。将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情况均计入总成绩,平时考核原则上不少于6次,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引导学生全过程、全身心投入学习,努力改变学业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注重与时代和学科前沿接轨,采用多样化考核形式,实行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非标准答案考试命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持续强化教学激励和教师培训。建立多维度、多渠道的一线教师教学激励与发展机制,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改革创新,形成“教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职责”的价值认同,努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设立“卓越教学奖”“星火校友奖教金”“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等教学三大奖,重奖品德高尚、教学优秀、学术卓越的一线教师,使长期从事本科教学优秀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充分尊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近5年来投入经费8000余万元、奖励5000余人次,在全校形成尊师重教、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深化教师培训,实行教师“双证”制度,要求教师上讲台须持有教师资格证和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优势,适应一线教学改革创新实际需要,持续举办“以学为中心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月”“教学策略进学院”“智慧教学校园行”等各类教研教改研讨会,推动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近5年参加各类研讨培训的教师超过3万人次,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着力优化“双创”课程与实践条件。把创新创业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出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且作为学生必修课。实施“万门课程”建设计划,重点打造“实践应用型”和“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2500多门。加强“双创”兼职导师队伍建设,聘请海内外知名企业家、创新创业精英及相关领域专家1400余名担任专兼职导师。实施“多学科交叉培养计划”,设置多学科交叉专业,设立多学科交叉渗透课程和研究课题,构建跨学院、跨学科交叉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从2012年起,每年开展为期23周的国际课程周,已邀请世界一流大学886位教授为学生讲授包括创新创业在内的全英文课程1104门,受益学生超过2万人。实施“大学生科学探索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训练计划”,设立多种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加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投入2亿余元经费建设“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创新创意实现平台(智造梦工场)等五大示范平台,会同武侯区创建“协同创新孵化器”“武侯新城加速器”,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与孵化中心”,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融合推进硬件升级和环境创设。建设学术殿堂式教学环境,形成教学理念方法“软件”与教学环境“硬件”良性互动的“全空间”育人格局。启动“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工程”,分期分批对学校教室进行升级改造。投入2亿余元经费全面推进“教室革命”,打造“手机互动教室”、“多屏互动教室”、“网络互动教室”、“多视窗教室”等各类“智慧教室”403间,超过学校教室总数的80%。建设互动式、智能化、开放型、多样性智慧教学环境,让师生可以随时随进行交流讨论与思维碰撞,实现教学空间与教育理念、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双向促进。通过“智慧教学环境”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督促教师更新理念、改进方法。开发各具特色的智慧教学方法,将不同手机互动平台和软件融入课堂,实现软件与硬件相互协调、有效发挥各自作用。